餐廚垃圾,俗稱泔腳,又稱泔水、潲水,是居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形成的生活廢物,極易腐爛變質,散發惡臭,傳播細菌和病毒。餐廚垃圾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類食物殘余、蔬菜、動植物油、肉骨等,從化學組成上,有淀粉、纖維素、蛋白質、脂類和無機鹽。
廚余的主要特點是有機物含量豐富、水分含量高、易腐爛,其性狀和氣味都會
對環境衛生造成惡劣影響,且容易滋長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質。一分鐘前還是佳肴,一分鐘后成了垃圾。由于飲食文化和聚餐習慣,餐廚垃圾成了中國獨有的現象。中國餐桌浪費驚人,每天產生巨量的餐廚垃圾。來自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的數字,北京市每天產生1200噸餐廚垃圾。清華大學環境系固體廢物污染控制及資源化研究所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城市每年產生餐廚垃圾不低于6000萬噸。
專家認為,營養豐富的餐廚垃圾是寶貴的可再生資源。但由于尚未引起重視,處置方法不當,它已成為影響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的潛在危險源。雖然處置不當會產生嚴重的后果,但餐廚垃圾也并非一無是處。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何炳光指出,餐廚垃圾具有廢物與資源的雙重特性,可以說是典型的"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餐廚垃圾飼料化的主要技術有生物法和物理法。
物理法是將餐廚垃圾脫水后進行干燥消毒,粉碎后制成干飼料。1998年張養坤申請的中國發明專利CN98103203.6公開一種將廚余廢棄物再生成禽畜飼料或農業用有機肥料的一種方法,可直接將收集的廚余廢棄物于一次作業中,經來源分類、破碎、計量配方、脫水后至累批待料槽匯總送入臥式攪拌槽進行蒸煮滅菌、發酵或干燥處理后制成半成品送至半成品貯桶,再依所需進行造?;蚍蹌┲瞥婶~、禽、畜飼料或有機肥料。用于制造飼料時,將計量桶內經處方計量混合的廚余送入臥式攪拌槽以100℃~150℃的溫度進行攪拌蒸煮殺菌后送至脫水機脫水至適當含水量后再進入累批待料槽;然后由累批待料槽將脫水后廚余送入臥式攪拌槽以120℃~150℃溫度進行攪拌干燥,并由油脂貯槽及添加劑貯槽依其配方計量添加適量的油脂及其他營養素,至含水量降至規范要求而制成半成品,送至飼料半成品貯桶;Z后依所需將半成品經由造粒機或粉碎機制成顆粒狀或粉劑狀的魚、禽、畜飼料或農業用的有機肥料。